机器人工程专业介绍
1、专业办学实力
工业机器人专业任课教师14名,其中教授2人,副教授5人,讲师6人,助教1人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,具备“双师”素质的教师有9名,占70%。大多数都有企业工作或培训经历,实践经验丰富。
现有专业实验室包括工业机器人加工制造、机器人智能运输平台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实践等实验室;拥有工业机器人12台,1个工业机器人系统教学平台等,设备价值500余万元。还有东风汽车有限公司、三丰智能机器人公司等12个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。

工业机器人系统教学平台 机器人智能运输平台

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实践平台 机器人智能控制平台
专业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,形成了工业机器人优化设计及应用、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两个学科团队。在教学与科研上着力于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、智能控制与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。近三年申请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多项,发表论文40余篇,其中核心20篇,检索15篇;授权发明专利10项。横向到账经费200余万元。
2、专业发展前景
机器人技术作为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”,不仅是高端装备和高新技术的代表,还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。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,如美国《国家机器人计划2.0》、欧盟《2020地平线机器人项目》、日本《机器人新战略》等。我国政府也相继发布了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)》、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和《中国制造2025》等重大规划。
3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
立足培养基础知识扎实、工程能力优秀、创新思维活跃人才,学生参加湖北省机械创新大赛、工程训练大赛、大学生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竞赛等学科竞赛,获国家级、省级奖励20多项。其中,2019年11月,我院“工业机器人易拉罐饮品开盖分装竞赛平台”获得参加首届中部(武汉)“华中数控杯”大学生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竞赛获最高奖。
![92851FC227D5B39975120E5466D_C774FF7E_70BC[1]](/__local/7/A6/8C/79CECF64E4AEA9EB890B5C0A282_46BB28B2_2D9B.jpg)
中部(武汉)“华中数控杯”大学生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竞赛获最高奖
4、专业就业情况
由于国内生产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剧,机器人工程专业人员的需求急剧上升。我国当前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为20万人左右,每年仍以20%至30%的速度增长,且薪酬待丰厚。毕业生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,从事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、软件、机器人系统、智能制造与服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、应用维护及管理工作;也有部分学生通过继续深造,进入高校工作。
5、适合哪些特质的人学习
学生需要融合数学、自然科学、工程基础等专业知识,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人文、社会科学知识储备;要有识别、表达、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器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,掌握对象特性,获得有效结论。
6、本专业培养的优秀校友
2019年新开专业,暂无毕业生。